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磊鑫:诚信缺失之风30年前渐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5日07:16  环球时报

  徐磊鑫

  诚信缺失已成公害。前不久,山西一造假官员被免职了,因为其先后11次修改出生日期和仿造学历。除了官员学历造假外,学界教授论文造假,科研成就造假,生活中各类假冒伪劣产品更是触目惊心,加上数不清的三角债、拖欠工资等,无一不显示我们这个社会严重的诚信缺失。这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的建立,大大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影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严重的诚信问题?追问问题根源,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人性的丑恶面,市场经济的制度缺失外,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初期在搞活经济上矫枉过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改革伊始,囿于长期的意识形态桎梏和已有的规章制度,加之对发展商品经济不熟悉,人们大多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只有部分胆大妄为、不安于现状者,或过去由于政治或经济上的原因受到压迫者,没有正式工作者,率先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就是这些人敢于挑战当时的政策法律,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从最初的为大多数人所不屑,到随着这批人的日渐成功,腰包渐鼓,为更多人所效法。久而久之,人们发现,忠厚老实者“傻”,也挣不到钱,只有甘冒风险甚至敢于越界的人才能成功。为什么改革首先发端于农村和城市个体工商户中间?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就是他们失败成本很低。

  应该说,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实践上的成功可为支持和主张改革的领导者们改变既有政策提供有力支撑。在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在当时违规甚至违法从事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基层领导的默许和欣赏。在这种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人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只要成功,不择手段。这种指导方针导致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甚至在整个社会层面,诚信严重缺失。至今,一些地方领导为了GDP增长,对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如宽容走私,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违规开采,允许有毒有害物排放等,仍比比皆是。不能不说,我们当初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过于强调效率,不讲规则的做法,留下了极坏的后遗症。

  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诚信环境的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等规章制度一经确立,即人人得遵守,一旦逾越,要让违法犯罪者付出难以承受之代价。无论其为当地GDP增长做出多大贡献,不能变通改变。我们往往说香港、新加坡是华人社会法制精神的典范,即说明法制精神不独为某些民族或国家所独有,关键是有无为维护法制而不妥协的执行力;二是要改变观念,不能为了效率牺牲法制。中国经济社会已到了转型的关键阶段,现今的环境已不同于改革初期,不能为了一时的成功或效率,而不顾手段和过程做任何事。我们不仅需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或手段。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只要手段低劣,就要受到整个社会的唾弃。只有从上到下,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重视过程的合理合法,才能引导整个社会人人讲正气讲诚信,才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